• 网站首页
  • 九州视点
  • 九州科技
  • 九州采风
  • 九州美食
  • 九州动态
  • 主持人
  • 它是济南最有名的小吃,有你最深的味觉记忆

    发布时间: 2017-08-16 13:07阅读()

    原标题:泉边|它是济南最有名的小吃,有你最深的味觉记忆

    文|王力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吃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像烤鸭之于北京;

    拉面之于兰州;

    过桥米线之于云南;羊肉泡馍之于西安;

    狗不理包子之于天津。

    济南城也有赫赫有名的小吃。

    如油旋、草包包子、便宜坊锅贴以及价廉物美的甜沫。

    凡是老济南,没有不知道它们的。

    我曾经见证过弘春美斋的女主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油旋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卢利华制作油旋的完整过程。

    美味小吃的出炉,都是浸透了制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一个油旋的诞生,需要经过和面、擀皮、打油、撒盐、涂猪油葱花、抻面、烤制、摁出漩涡等12道工序。

    单是第一道和面就非同寻常。

    不用发酵粉和老面头,就是加水反复揉拽。

    直到把面揉成绸缎般的光滑,稀软不沾手,筋道有弹性。

    这是经过多少次的揣摩实验才揉到这样恰到好处的地步。

    卢利华告诉我们:“油旋是有生命力的东西。”

    经过20多分钟的制作,才能做出一个松软酥香形同螺旋状、里里外外含着60层酥皮的金黄油旋。

    它是济南最有名的小吃,有你最深的味觉记忆

    这每一层不仅有制作者倾注的真情和温度,也有历代传承下来的历史记忆以及浓浓的老济南味道。

    说起老字号的聚丰德饭店,济南人都不陌生。

    那是正宗的鲁菜发源地,是鲁菜大师的“黄埔军校”。

    1947年创建,它博采众家之长,保持传统风味,制作出很多代表鲁菜风格的菜肴,如“九转大肠”“干烧鱼”。

    油旋是聚丰德的镇店之宝。

    毛泽东主席1958年来济南视察时,品尝了由卢利华的师祖耿长银和师父苏将林精心制作的油旋。

    据说,主席吃后用浓重的湖南腔连连称赞“好吃,好吃”。

    油旋从此名声大振。

    虽说好吃,但普通老百姓还是没口福吃的。

    那时候的聚丰德属于高档饭店,只有请客才偶尔去一次。

    忘了是哪一年了,老爸在聚丰德请久别重逢的老战友。

    几家人坐在一起聚餐畅聊,我对那道两头翘的“糖醋鲤鱼”印象深刻,而对那个红润透亮的“九转大肠”却始终没敢下箸。

    最让人吃了念念不忘的是上完菜后的面点油旋。

    像一层层金色和银色的绸缎环绕而成的漩涡状酥饼。

    还没有巴掌大,咬一口,软软的面香、细细的葱香扑鼻而来,嘴里立马荡漾着这双香的气味。

    不敢大口吞咬,怕碰掉酥酥的外皮。

    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吞咽,让味蕾慢慢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美食盛宴。

    从此油旋那模样、那滋味成为我挥之不去的记忆。

    或许这就是老字号的魅力。

    油旋手艺的生命力,在一代代的传承人手中继承升华,历久弥香,流淌在岁月的长河里。

    虽然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老一辈的手艺人都渐渐离开了聚丰德,但手艺依旧在,正宗的手法还在。

    师父退休不干了,徒弟卢利华开了一家专门制作油旋的店,传承着油旋制作技艺。

    她说:“我从十几岁就和油旋打交道,做了三十六年了,和油旋的缘分从没有断过,我就想做成一个老字号的济南小吃。”

    虽然现在的大市场不同当年,舌尖上的花样美食数不胜数,人们的口味也趋向多元,但老字号仍然在苦苦挣扎。

    没有固定商铺,无法机械生产,工艺繁琐,无人来干。

    只有像卢利华这样不忍舍弃30多年手艺的工匠们,才会坚守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上。

    一个老字号流传下来实属不易。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也是一座城市的味道。

    它是济南最有名的小吃,有你最深的味觉记忆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

    网站名称:九州之窗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九州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邮箱:2126537367@qq.comQQ:2622293504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