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antic通过《ingress》集合起了一批富有开拓精神的极客向玩家,一切摸索、改进游戏玩法,同时完善了真实世界的地理坐标系,真正做到了将想象照进现实。如果没有《ingress》的大数据基础,很难想象Niantic有能力在地球上搭建那么多确凿存在、可探索、无危险地形的地理节点。今天Niantic能以此为核心做出《宝可梦GO》,明天也能用来做其他游戏——或者不止于游戏。
(二)
《宝可梦GO》上线一周以来,“玩家收集小精灵时坠亡/出车祸”“劫匪利用《宝可梦GO》定位作案”“达尔文市警察局被多名玩家闯入”的消息不绝于耳,它们真真假假,有不少来自用户自创作恶搞。
你可以将《宝可梦GO》视为一个标准的收集养成游戏,也可以用社交软件的思路去理解它。社交是虚拟环境下的真人互动,《宝可梦GO》则制造了相遇,人跟人相遇就“有事儿”,这简直跟遛狗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后人们就可以用《宝可梦GO》来写故事,不着痕迹地传播他们心中的政治正确,比如以下一则消息:
“一位40岁的白人半夜睡不着觉,凌晨3点带着PokemonGO出门找小精灵,抓着了伊布后逛至一处公园,被两个20多岁的黑人兄弟喊住,正要开溜,黑人兄弟喊道‘嘿哥们,来看看这刚抓到的大岩蛇’,三人一见如故聊了起来,突然警察出现,见到两黑一白凌晨3点在公园以为在进行毒品交易,经过三人一番解释,警察当场掏出手机开始下载。”
这种皆大欢喜自然比那些猎奇向、互相伤害的谣言高明一些,但依然难以求证。而这些消息之所以显得可信,是因为《宝可梦GO》的确有这样的“缺口”,的确可以在社会范围催生出这样的连锁反应。
客观地讲,“虚实互动游戏”的能量很可怕,因为它可以直接引导现实中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