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忠旺”)3月29日发布年报,该公司2018年整体销量按年增长24.4%至91.7万吨,总收益按年上升31.6%至人民币256亿元,毛利A按年增长31.7%至人民币83.6亿元,纯利按年增长15.5%至人民币44.7亿元。在经济承压较大的2018年,受益于持续的产品结构优化及附加值提升,公司收益及年内利润都创下新高。
中国忠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业绩,得益于公司铝合金模板、轨道车辆大部件等高端产品销售成绩亮眼,以及铝压延业务的稳定贡献。其年报显示, 2018年天津铝压延业务的销量及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14.2%及217.4%。
因看好高端铝压延产品的广阔市场,中国忠旺在天津投建的铝压延材项目规划产能180万吨,该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全球一次性规划规模最大、配套最先进的铝压延生产基地。
智能制造发力
据天津忠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公司业绩增幅显著,得益于产品品质持续提升改进,原有客户增加采购量、市场影响力、占有率不断提高。
作为中国忠旺三大核心业务的重要一环,位于天津的铝压延项目基地第一条生产线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投产,第二条生产线目前正在为部分潜在客户进行样品试生产。前述负责人介绍,天津忠旺规模大、产能高、品种全、现代化程度高,致力于打造成中国智能化的顶级工厂。
智能化在天津忠旺厂区随处可见。在接近一公里长的热轧车间,只有十几个工人操作机器,铝锭传送、铝板轧制、板材切边等生产流程均通过机器完成。精整车间的铝卷运输,也同样是由无人智能运输车完成。这种引进自德国的AGV智能车不仅可自如运送重达十几吨的铝卷,当前方遇到障碍物时,还会发出警报并自行停止。
“软硬兼施”助力科研突破
智能化离不开高端设备支撑。据了解,天津忠旺的主要设备均从瑞士、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引进。其中,天津工厂引进自奥地利艾伯纳公司的39米长时效炉,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时效炉,可满足翼展在39米以内的大型民用客机机翼所需铝合金板材的整体时效处理需求,并且炉体温差基本在±1°之间,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除了设备上的“硬实力”,天津忠旺亦离不开软实力的“助攻”。据了解,天津忠旺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约占收入的3%,目前正在筹备组建自己的“博士后工作站”,专门攻克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难题。
科研及设备上“软硬兼施”的投入,也让天津忠旺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如从根本上解决了5182合金的行业技术难题,确保了罐料的生产质量;通过工艺改进和AGC优化,提高了板材轧机厚度及板形控制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天津忠旺还获得了多项国际资质认证,包括国际航空工业Nadcap权威认证、CE欧盟产品安全认可、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以及挪威船级社(DNV·GL)等全球六大船级社认证。此外,天津忠旺还顺利通过了ISO/TS22163:2017国际铁路经营管理体系认证、ISO50001:201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专业资质认证。
产品多宗“最”
除了在技术和资质认证方面实现重要突破,天津忠旺的产品还屡创多宗“最”。如,成功开发及生产出8mm*4300mm*16400mm亚洲第一超宽超薄硬质铝合金板材、成功生产出国内宽厚比最大规格为520mm*2220mm的7075合金铸锭、熔铸车间生产出创中国纪录宽幅为2670mm的铝合金铸锭,等等。
2018年,天津忠旺还在多个产品领域均取得了重大进步,如罐体料、罐盖拉环料、铝箔坯料等在多家客户试料成功。轨道交通用铝合金板材通过产品测试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汽车板产品通过多家客户材料性能测试,且部分产品如奇瑞小蚂蚁铝合金板材已实现批量供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