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一大早,涪陵页岩气公司采气工程高级主管张连平就和同事一起,赶到焦页31、焦页11、66号等平台,查看施工进度和现场标准化情况。
焦页66号平台正紧张地进行着增压开采前的准备工作。“管线试压是否合格、电缆强电试验有没有问题、压缩机调试情况怎样了?”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张连平一到现场,就扎进增压流程,看进度、查管线、找隐患……忙得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等他从流程和管网中“钻”出来,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一切顺利!焦页66号平台增压站投产后,预计两口井每天可增产10万方。”正高兴着,张连平接到同事的对讲机汇报:“焦页11-7HF井已放喷复活,现在日产量达12万方。”
前阵子,焦页11-7HF井因临井压裂影响被水淹,产量降为零,可把张连平他们急坏了,听说“救活”了,张连平笑语吟吟,脚步轻快,赶往下一个采气现场。
在气田焦页23号平台,各种工程车来来往往,红工衣忙忙碌碌,公司试气项目部主任李爱春、试气项目部工程师吴巍、技术中心主管米瑛等正神情紧张地“盯”在施工现场——焦页23-3HF井正在做气田首口套损井的修复工作。
李爱春告诉我们,焦页23-3HF井在压裂进行了第二段时出现了套管破损,使这口气井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为了“救活”这口井,试气工程项目部今年联合长江大学、施工单位,利用连续油管堵漏技术,在气田首次开展套损井修复试验。
“页岩气井套管修复技术是世界顶尖技术,施工难度很大,这口井修复成功了,每天至少可多奉献十几万方产量。”李爱春搓着手,既兴奋又紧张。
“来来来,我们把情况再‘斗’一下,大家都要把压箱底的本领拿出来。”李爱春招呼着现场工作人员。大家围成一个圈,七、八的脑袋凑在图纸前,仿佛有磁力吸引般,不停地讨论方案和细节,“放过一处细节,就可能失败。”所有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是一项探索性、前瞻性的技术研究,方案我们在一起研究了很多遍。”长江大学教授许明标说,“我们科研团队与公司签了合同,风险共担,套管修复成功了,公司支付施工费用;不成功,我们要承担一半的费用。”可能是因为天热,也可能是紧张,他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
与此同时,气田还同时有5口井正在进行压裂作业、3口井在进行压裂准备,一口井正在进行常压地层的射流泵完井作业,李爱春一边监控着现场,一边打电话遥控指挥各压裂施工现场,这个“五一”节,够他忙乎的了。
在焦页84号平台,烈日下,公司生产运行部高级主管曾熠、生产运行部工程师吴琼、地面项目部工程师罗军,正和油建公司、采服中心、江汉采油厂的员工进行采出水转运管道改造的交底工作。焦页83号平台有气井压裂在即,需要大量压裂液,他们决定改造采出水转运管道,将焦页86号平台、84号平台的采出水收集起来,通过管道打到焦页83号平台。
“要设计安装正打和反打的双向操作流程,便于我们今后采出水的转运。”
“潜水泵上有一点锈迹,要除掉。”
“配电柜在露天,要搭雨棚、加盖防雨布。”
……
曾熠、罗军对施工人员仔细交待着。“安全、技术、进度等,一个也不能少。”
吴琼着戴着蓝牙耳机,一边接听电话,一边查看施工方案和图纸,“有蓝牙,不用手拿手机,可方便了。”他乐呵呵地说,“这个采出水管线长3.1公里,修好后,每天可转运采出水700方,不但能有效保证压裂用水,而且大幅降低了拉运风险和拉运成本,好处多多!”
在重庆武隆县鸭江镇,油建公司正在紧张地进行南川水江-涪陵白涛天然气管道工程的收尾工作。昨天,管道主体焊接主体已完工,比预定工期提前了两个月,今天,油建公司要完成各段点的连头及小型穿越等工作。工地上焊花飞溅,锤音叮当,空气中都透着繁忙紧张气息。“管道工程完工后,将解决气田二期产建区页岩气外输问题,把更多清洁能源输送给用户。”油建公司管道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齐盼盼说。
“五一”小长假期间,8000多名会战员工在岗位上忙碌,380多口气井在浅吟低唱,日均产量达1660多万方,唱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劳动者之歌。
(江汉油田 戴莹 朱一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