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九州视点
  • 九州科技
  • 九州采风
  • 九州美食
  • 九州动态
  • 主持人
  • 郑州文物部门牵手中国丝绸博物馆 探索中国丝绸之源

    发布时间: 2019-12-30 10:19阅读()

      中新网郑州12月3日电 (记者 韩章云)12月3日,“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郑州工作站在荥阳青台遗址揭牌,基地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建立。今后,工作站将为郑州地区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事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为探寻丝绸起源探索新的方法。

      工作站之所以落户荥阳青台遗址,这与荥阳青台遗址的考古发现密切相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距今5300—5500年)出土了罗织物,后考古研究证实,这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

      基于此因,出席当日揭牌仪式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表示,来到荥阳青台遗址,对他而言是一次朝圣。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郑州工作站揭牌 韩章云 摄

    “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郑州工作站揭牌 韩章云 摄

      “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丝织实物的史实,已经列入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丝绸年表。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青台遗址,抚摸这片土地,我们就想,还是要在这里继续寻找中国最早的丝绸。”赵丰说,今后,中国丝绸博物馆会依托郑州工作站的考古队伍进行中国丝绸的探源。

      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在讲话中说,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荥阳青台遗址联合建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郑州工作站,为今后中国丝绸之源研究搭建了新的平台,标志着郑州地区纺织品文物保护研究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据“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郑州工作站主任周旸介绍,此前,中国丝绸博物馆已经在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俄罗斯五地了建立工作站,郑州是第六个工作站。

      “工作站重点开展丝织品相关文物分析检测鉴定、传统工艺与价值挖掘,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等工作。”周旸表示,对古丝织品的研究,对于延续中华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有重要意义。

    图为河南荥阳青台遗址 韩章云 摄

    图为河南荥阳青台遗址 韩章云 摄

      2015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项目,分别在荥阳青台、汪沟、巩义双槐树等相关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展开工作。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考古人员在荥阳青台遗址、荥阳汪沟遗址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丝绸,在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骨雕家蚕,这些确切地证明了中国古代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开始家蚕制丝。因此,考古学者认为郑州是中国丝绸的重要源头之一。(完)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

    网站名称:九州之窗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九州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邮箱:2126537367@qq.comQQ:2622293504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