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九州视点
  • 九州科技
  • 九州采风
  • 九州美食
  • 九州动态
  • 主持人
  • 曼大中国中心主任:“海归”应作民间文化外交“生力军”

    发布时间: 2019-06-09 03:11阅读()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夏守智 王捷先)“留学归国人员应该参与中华文化走出去,担当民间文化外交的‘生力军’。”曼彻斯特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傅潇霄日前在北京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要求“海归”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体制有深入的了解。

      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学成归国后,傅潇霄担任该校商学院驻中国办事处负责人;2016年,办事处升格为曼大中国中心,主要负责校际合作、文化交流等事务,她担任该中心主任。

      近日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参与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理论研究班,她表示,这有助于在体制外工作的留学归国人员理解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

      在傅潇霄看来,如今中西文化交流已成大势所趋,作为曾在海外留学、对于中外文化皆有涉猎的“海归”,应该在其中扮演角色,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近年越来越多海外学生来华交流学习,傅潇霄说,她和团队借助曼大中国中心这一平台,组织了许多有关中国文化的沙龙、讲座及参访等活动。今年,她还申请了面向外国学生及教育界人士传播中华文化的品牌沙龙项目“曼享文化”。

      谈及该项目特点,她表示,除了传统交流活动外,该项目专门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外国学员畅谈自己想象的中华文化与实际接触到的有何差别,或指出交流活动与期望是否存在落差。

      “现在的文化交流项目很多,但西方人不一定都能接受。”傅潇霄说,希望能从他们亲身体验之后的反馈中,了解交流项目在安排和内容上的不足,并针对性调整改进。

      她举例,曾安排上海一家知名画廊负责人为英国某艺术学院交流团讲述中国当代艺术。交流团中一位英国艺术学者在演讲后指出,讲者将中国当代艺术置于中国传统文化脉络和本土语境中进行讲述,对于海外受众而言有一定的“理解壁垒”。

      她引述该名学者意见表示,若能将中国当代艺术置于世界当代艺术的语境中,会让海外人士更好理解,并感知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这些意见对于改进我们的工作很有价值。”(完)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仅供参考。

    网站名称:九州之窗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九州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
    邮箱:2126537367@qq.comQQ:2622293504 邮箱:2622293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