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奇同志代表十一届市委所做的工作报告当中提到,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更加突显,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着力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
报告指出,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推进共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科技创新要增量,向服务提升要潜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蔡奇同志在市十二次党代表会报告中有关科技创新方面的论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科技工作者,也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坚持“主力要出征、地方须支前”,积极搭平台、建机制、出政策、优服务,充分发挥国家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主力军作用,抢占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报告还指出,加强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抓好已有政策落地,实施更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集聚政策,积极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 赵弘:北京在创新方面主要一个方面就是加快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出了很多全国独一的甚至在领先的很多政策,在这方面极大的释放了科研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发挥中关村的引领作用,在一区多园发展方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方面已经成为全国这一方面的一种源头、引领的一个作用。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陈旭:北京确实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它一方面聚集了全球的优秀人才,具有全球很好的一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还有很多创新型的企业,我们北京也有很好的政策吸引这些人才和企业落户在北京。
报告指出,全力抓好“三城一区”建设,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立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促进各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促进全国科技园区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许强:把“三城一区”作为主体,同时我们要积极地对接国家实验室和2030重大专项,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我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得到快速的推进。
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聂竞舟:北京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我们这样的创业企业其实在整个中关村园区包括整个北京的带领下也都更加有活力。
市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薛向东:北京要更多地吸引来自于全国甚至全球的人才,要把这些高校和企业和这些人才紧密地结合起来,政府通过很多政策来推动,这样的话产学研结合,创新中心就提高了一大步。
报告指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坚持做“菜心”、不做“白菜帮子”,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服务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总部经济,支持在京创新型企业总部发展,推动“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